葵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真是皇帝 > 第六十一章 风云起

第六十一章 风云起

    政治是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能平白直叙,委婉是必须的,但委婉的也不能太过。

    如何宣扬自己的立场,如何使别人信服,认同自己的观点,这都是有讲究的。

    杨玄明无疑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的那番话既保证自己不受别人攻击,又成功让刘邦对孙氏之儒产生了兴趣。

    刘邦对这种人很有好感,他摸着下巴,寻思着将他收到自己麾下,为自己效命的可能性。

    用膳的时候,卫青过来了,他带着太后的旨意,保护皇帝,寸步不离,卫青看向刘邦的眼神充满了歉意。

    刘邦却很高兴,太后反常的举动给了他信号:我准备干一票大的,你滚远点,别碍事。

    这种情况下,卫青能在自己身边,生命就有了保障,至于太后究竟想做什么,他也不知道,就算知道怕也无力阻止。霍政既然选择与自己结盟,不展示一下实力,如何让人放心?

    人心真的很难捉摸,前一秒,刘邦还杞人忧天,下一刻,他就欢天喜地,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所以说,凡事想开就好。

    御膳房的饭食还是那般精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刘邦却很不喜欢,皇室的奢侈生活依旧没有改掉他的土鳖口味。

    与卫青一起吃罢饭,回到养心殿,王忠给他使了个颜色,刘邦会意,将其他仆役差遣出去,带着卫青一起走入内堂。

    魏鞅来信了。

    信上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东宫欲除宰相,刘邦注意到,魏鞅用的是‘除’这个字,而不是‘废’或者‘撤’。

    ‘除’很大意义上等同于‘杀’,包括但不限于肉体消灭,这就是说,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不死不休,有你无我的地步了。

    这多少让刘邦有些震惊,先帝遗诏上说,太后与宰相,太傅,三人同为辅政大臣,在皇帝成年之前,由太后,宰相与太傅共同辅佐。

    这是太后掌权合法的依据,但不是她摄政的依据,遗诏上所言,三位辅政大臣共同辅佐新皇,并没有说谁是老大,理论上,三人的权力是一样的。

    太后掌决策,宰相掌执行,太傅超然于外,掌管军队,从这一点来看,他这位便宜老爹并不是那样昏庸,至少还知道权力分立的道理。

    决策与执行的权力分离,一方面避免了出现权臣势大,或者太后摄政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成了双方矛盾的根源。

    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吞掉另一方的权力才行,但朝堂之上,双方实力对半,太后虽有优势,宰相却也不弱。

    随着皇帝一天天长大,太后的优势地位一天天丧失,此消彼长,照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她会彻底退出朝堂。

    太后不是那种安于平凡的女人,她绝不会坐以待毙,为了维护优势,谁知道她会做出什么样的事,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这些女人的事迹告诉他——有权力,有野心的女人发起飙来,很可怕。

    刘邦越想越觉得后背发凉,他将信递给卫青,卫青只看了一眼,便倒吸了口凉气,过了许久他才说道:“他是不是弄错了?”

    也由不得他不怀疑,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据他所知,太后虽与宰相不和,双方互掐也是常有的事,不过总体来说,彼此都还比较克制,如果真如信中所说,那后果——卫青简直不敢想象。

    “应该不会”刘邦摇摇头道。虽然他与魏鞅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他的性格,刘邦还是有所了解的。

    这条信息是他自己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的分析与推测,但既然呈交给了自己,就说明,这个可能性很大。

    “不管咋样,还是有必要防范一下。”刘邦将纸条烧掉,然后提笔写回信,嘱咐他继续跟进,王忠去送信,刘邦与卫青在养心殿商量对策。

    商量了半天,也没个具体方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