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祀 > 34、文华殿谈潜邸臣、王尚书思日后路

34、文华殿谈潜邸臣、王尚书思日后路

陆松,则圣人可自决将其调入锦衣卫,何如?”

    王琼此番确实足够大方,给袁宗皋一下连升数级,从正五品长史一跃成为正三品封疆大吏,不可谓此赏不厚,哪怕是王琼为天官,和需要忍受极大的压力。

    至于国子监生,那就是毛毛细雨,算不得什么,毕竟现在国子监不似开国,读书之时说不定一道征辟圣旨,就能一跃成为布政使。

    而陆松官职,王琼并没有做主,只是将此事交还给皇帝处理,这样才能更显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朱厚熜听后眉头深锁,然后试探问道:“吾与袁先生有师生之谊,今其年老,不忍邃离,不若迁之翰林院侍讲学士,直起居何如?”

    朱厚熜当然并不是真的因为袁宗皋年老,不忍心两人相隔千里。

    而是因为当下能够为其筹谋赞画者,且心思同一者,也只有袁宗皋,若此时放其离去,则势必朱厚熜再次变得孤立无援。

    王琼也在低头思考这个问题,打心眼其并不想袁宗皋留在京城,因为一旦有了袁宗皋,则其对皇帝而言,只是工具而已。

    为避免自己在皇帝心中分量减轻,其自是有心将袁宗皋赶得越远越好,哪怕赶至云南,允其为承宣布政使司做布政使,这种二品封疆大吏都未有不可。

    吏部尚书,可表荐二品大员,然后皇帝同意,此事便成定局。

    可皇帝明显有意,将袁宗皋留在京城,且留在身边。

    这便让王琼不得不深思熟虑。

    一则,对于自己利弊分析。

    二来,看似正五品长史传从五品侍读学士是贬职,可翰林院乃清流官,明朝官员无有翰林更加清贵,是故想要非三鼎甲、庶吉士入翰林者,无一不是皇帝亲自简拔。

    如解缙、张璁、夏言、桂萼、霍韬等人,无一不是皇帝亲自简拔,方为翰林。

    是故对于袁宗皋而言,此非贬谪,乃是升迁。

    三是,如果自己同意,将会受到多大非议。

    本来此事是皇帝自己决定,也就不存在什么大问题,可眼下,皇帝将此烫手山芋,放在他手上。

    只要今日同意,则必然受到弹劾。

    这件事不可不察!

    不过转念一想,就算是他今日不同意,难不成言官还能不弹劾?

    非也!

    自从正德驾崩,其便有感觉,自己恐怕无法安稳渡过今年。

    是故才有此前,王琼为了巴结朱厚熜,才急急忙忙跑到良乡谒见,只不过吃了闭门羹而已。

    如今皇帝伸出橄榄枝,若其在不紧紧抓住,何以能够在言官弹劾之下安生?

    今日若顺从皇帝之意,来日比弹劾之时,只需伏阙请罪,请求致仕,风平浪静之后,皇帝想起依然有再复之时。

    如若此时不允,则必被皇帝嫉恨。

    保不齐皇帝会趁着官员弹劾,然后将自己削职为民,或是戌边镇守,这对于六十岁高龄的王琼而言,可绝非善事!

    而且向使自己不同意,难道此事就会如此了结?

    袁宗皋就会不入翰林院不成?

    只怕是自己一番好意,却是无人领会,还会落得个左右不讨好之地。

    既然如此,自己又何不投靠陛下,混个脸熟。

    只要今日不死,来日必然还有再起可能。

    如若今日拒绝,则必然得罪天子。

    毕竟天子已经给了面子,是自己狗坐轿子——不识抬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