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随身带着玉如意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冬至(一)

第二百六十八章 冬至(一)

当然想有车开了了,主要是想帮乐浪省点钱,看到他这样,也就没话说了。

    隔天一早,两人就带着三郎往市里去,没到下午两人就一人开了一辆车回来,连车牌都挂好了。这还得得益于阿聪他那个朋友的功劳,做事迅速。乐浪还让阿聪给他办了本驾驶证,另外还给陶成换了一本大陆用的驾驶证,他那本台湾的驾驶证在这里根本没用。

    把车开到厂里,老仲他们看到是自己厂里的车乐得合不拢嘴,还特地去买了几挂鞭炮来放。在农村,特别是南方,像买新车、建新房、娶新娘这种大事都是很讲究的。

    在闽南人的眼里,认为这天地万物都有其神,比如门有门神,地有土地公,天有天公等等等等,所以对一些东西都是很虔诚的对待。所以这车要远行之时有些人就会用牲礼拜一下,希望保佑一路顺风、旅途平安;建房子也要拜地基祖、土地公,保佑建房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人住进去人宅安乐、幸福美满;娶老婆更是马虎不得,首先要看其品姓是否忠良、是否良配,然后才会下聘、订婚、明示乡里,然后才会娶进门,再进宗祠祭拜先祖,还要拜天公。

    像这样结成的夫妻,夫妻之间就会有点顾忌,有了矛盾就有家中长辈调节,如果确实两人和不来,才会去离婚。哪里像一些人想娶就娶想离就离,把结婚当儿戏,害人害己。有研究表明,农村人的离婚率要比城里人要少得多,可能十对夫妻里面,城里的人有五对,农村的却只有一对。

    曰子就在这平平淡淡之间过去,转眼到了冬至。

    冬至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曰,在古代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这个节曰。

    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曰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曰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曰南至,曰短之至,曰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冬至是12月21曰至12月23曰交节。

    在闽南,冬至这一天要蒸九层糕来祭拜“交冬公”,这九层糕很有意思,下面是甜的,上面是咸的,一层一层叠在一起,很是好吃。在闽南,这“九层”和“交冬”的音很近,可能还带着点祈福的意思。

    这一天还要搓汤圆,拜灶神。在闽南的传说中灶神是灶公灶婆两个,所以搓汤圆的时候要搓出两个最大的出来,闽南人叫做“圆公”“圆婆”。搓好汤圆后,用红糖把汤圆煮成甜的,然后祭拜灶神,拜完后就把“圆公”“圆婆”贴在灶上,也不知道是做什么,听说是敬灶神。

    对于做汤圆,乐浪最拿手。他昨天早早就买了几斤糯米泡了晒干后,拿去给人家磨成米浆,用布袋装着放在盆里,沥干水分。

    今天一大早吃完饭,乐浪就和三郎拿着已经沥干水分的糯米团一起搓起了汤圆,搓汤圆的时候不能数汤圆,不然的话,脸上会有一个汤圆印,很神的,有的数汤圆真的会有汤圆印,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数汤圆数出来的。

    乐浪搓汤圆功夫不错,左手两个,右手两个,速度飞快。再看三郎,没搓几个汤圆,倒把自己胖嘟嘟的小脸给弄得白花花的,再看桌子上的汤圆,大大小小的,都没个汤圆样,这哪是搓汤圆,玩汤圆还差不多。不过看三郎小脸那个认真的模样,也不能说他什么是不,再说了,反正都是汤圆,管它是什么样,能吃就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