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兵王传说 > 二百七十五章 河南大旱

二百七十五章 河南大旱

报就进入的,陈成就是不多的可以未经禀报而进入他书房的人之一。

    此时的蒋委员,正坐在一把藤椅上悠闲的喝着龙井茶,浙江的龙井茶喝道真是不错,而且,以九溪十八弯的水泡出来的味道最佳。

    可惜,现在龙井产地被日军占领了,不过,蒋委员长还是有自己的渠道可以得到这些级品的龙井茶叶。

    此时的蒋委员长,很是悠闲,在刚刚过去的1942年,美国人终于介入了战争,这些愚蠢的日本人,终于惹怒了美国佬儿,美国的加入,大大缓解了中国战场的局面,日军大量的军队被调出,参加太平洋战争,中国再也不是孤立作战了,而是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美国的支援。

    当蒋委员长得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参战时兴奋异常,抗日战争已进行了五年,然而从美国人参战的那一刻起,蒋委员长才真正的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由于美国人已意识到中国战争的作用,所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力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蒋委员长,成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首脑之一,他真正的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从这一刻起,蒋委员长成为了世界大国的领袖之一,这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且,随着美国的加入,日本人在中途岛惨败,战事逐渐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这些日本人,也挺会配合自己,并没有在正面对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而是用大量的兵力扫荡后方,冈村宁次铁壁合围的大扫荡给八路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更加随了蒋委员长的心意。

    大多数的事情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唯有一件事让蒋委员长感到很心烦,那就是河南大饥荒。

    1942年时河南省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

    大旱之后又遭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和遭遇日军轰炸而死者无数,而当时难民乘火车逃难的是极少数,多数人是徒步。

    “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占领,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坐火车逃难的,充其量最多占总人数的1/3。当时火车数量很有限,运载效率很低,大部分是运货的,难民都是坐在货上面。当时火车时速估计只有30公里,从洛阳到三门峡走走停停估计要两天。家境稍好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车,多数人是徒步,一路上饿殍遍野,饥民相食惨不忍睹。

    说起来,河南原是产粮大省,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河南有几十万中国抗日军队驻防,而这几十万人的粮草补充,全靠自己省内解决。

    从1937年到1942年,五年半的时间,河南兵粮的贡献都是全国第一。

    沉重的兵役和赋税数额,使河南的民力物力财力已经枯竭,许多农民破产逃亡。

    其实就是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河南农民在交粮纳赋之后,也只能靠野菜和一些杂粮度日,更谈不上任何储藏。

    当时的百姓家都吃不上饭,许多百姓就被活活饿死。1942年河南全省遭灾,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当时麦收只有一两成,秋粮甚至完全绝收,一场特大的饥荒就爆发了,这决不是偶然。

    其实,蒋委员长对河南大饥荒还是知道的,1942年夏,河南灾情初现,蒋介石便接到了军方密报。他于第一时间赶往西安,召开紧急“前方军粮会议”。在会议上,蒋介石宣布:本年河南军粮配额减为250万石——并没有免掉。河南省政府随即指派大员分头出发,一面督催军粮,一面视察灾情。

    就在蒋介石宣布减低河南军粮配额后不久,粮食部长徐堪却把250万石改为了250万包。一石小麦约为140多斤,一包约为200斤,这一字之差,逼死了多少穷苦无告的农民!

    但是,在蒋委员长眼里,只要驻军有粮吃,不兵变,那百姓的事,就顺其自然的好。

    当时《大公报》报道了河南大饥荒的消息,蒋委员长听后大怒,他下令《大公报》停刊三天。在他看来,河南大饥荒,是根本不可能的。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蒋委员长却不得不信,蒋介石才决定拨给河南法币12亿的救灾贷款”。

    即使是这点杯水车薪的钱,也被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马国琳和省银行行长李汉珍扣下用来做投机倒把买卖,一直拖着不发给灾民,而截至彼时,河南至少已经饿死了三百万人。这个数字,被当时的河南官方统计为:1602人。

    虽说这事让蒋委员长感到很不痛快,但对于蒋委员长来说,河南有三分之一属于日占区,并非稳定的后方,必要的时候,放弃河南也是可以接受的,根本没有必要去花费那么多的物资去大力经营河南。

    算了,不去想这些烦心的事了,只要驻河南的汤恩伯部不闹事,就比什么都强了,大不了,让他们发放点多余的军粮去赈济百姓,以换取民心。

    正想着这件事呢,陈成一脸笑容的走了进来。

    “委员长,好好消啊!”陈成笑呵呵的说道。

    “辞修,有什么好消息,看把你乐成这个样子。”蒋委员长不由一笑说道。

    “李学坤在胡康河谷打了大胜仗,如今,他已占领了整个胡康河康,兵出缅北的孟拱河谷,日军第十八师团已被打残,覆灭只在朝夕之间。”

    “哈哈哈……这个李学坤,我就知道,他一定会给我带来好消息的。”蒋委员长满脸是笑的说道。

    “是啊,这个李学坤真不简单啊,先是在全军兵败的时候全员整装,一枪不丢的将部队拉到了印度,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随后,他又击败了日军的王牌,第十八师团,打的日本人满地找牙,此人真是不世出之良将啊。”陈成有些激动的说道。

    蒋委员长满脸是笑,并没有说话。

    “说起来,李学坤也算是您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也是极是偏爱,专门给他拔了一万多的新兵加强他的二百师,要不是您的支持,他也不可能打这么多的胜仗。”陈成恭维着说道。

    “呵呵,还是李学业坤有能力,抗战以来,李学坤打了那么多的胜仗,再打两个,也不足为奇了,他李学坤,就是当代的岳武!”蒋委员长朗声说道。

    “是啊,如果国家对多几个如李学坤这样的人才,那么,何愁日本人不早日被赶出中国?”陈成点了点头说道。

    “呵呵,说起来,李学坤现在也是我们自家人了,看到自家人能这么有出息,我心里真的感到很高兴。”蒋委员长说道。

    陈成知道蒋委员长说的是李学坤与宋琼芳的事,不由一笑说道:“这也是委员长慧眼识珠啊,只有您这样英明的领袖领导下,才能出现李学坤这样的良将啊。”

    “辞修过奖了。”蒋委员长满脸的得意之色。

    “最近一些人总跟我说,李学坤桀骜不驯,如果权力过大,难以抑制,哼!这都是混帐话!李学坤我自家的人,他难道还能反了不成?这样的人才,我必要重用!”蒋委员长朗声说道。

    陈成知道蒋委员长说的是戴立,戴立一向与李学坤不太对付,想来国,戴立没少在蒋委员长面前说李学坤的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