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崇祯盛世 > 第0993章 跟天斗

第0993章 跟天斗

旱灾。干旱少雨的主要区域在华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省,连旱7年之久,以1640年干旱最为猖獗。干旱事件前期呈北旱南涝的格局,且旱区逐年向东、南扩大;1640年以后北方降雨增多,转变为北涝南旱。在这期间瘟疫流行、蝗虫灾害猖獗。

    近1000年,中国的第一个低温期处在12世纪,这是中国气候由此前的持续温暖(约400年左右),首次转为急剧变冷。第二个低温期出现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上半叶。第三次低温期出现在15和16世纪的交替附近。第四低温期出现在17世纪,是近1000年中最冷的时期。唐朝以来每年供进贡的江西橘园在公元1654年和1676年两次严重冻害中完全毁灭。明朝崇祯大旱正处于这一时期。第五个低温期处在19世纪的中后期。

    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全球处于小冰期气候,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太阳黑子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崇祯大旱正处在这一时期。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年在一千年里是最寒冷的时期。据学者(如竺可桢等)研究,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自“万历”开始到“崇祯”时期,正好是极度寒冷时期的开始和终结。

    崇祯大旱是近500年持续性旱灾时间最长,范围最大,受灾人口最多的旱灾。旱灾遍及20个省(市),北方多数地区持续旱灾4到8年,1637年始于陕西北部,1646年终于湖南,重旱区在黄河、海河,涉及长江流域中下游15个省(区),干旱重灾区连成一片。

    崇祯大旱自然变异非常明显,黄河和海河流域持续少雨。1640年年降雨量不足,5-9月不足。华北地区1640,1641年连续两年的降雨量均远低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0年)。1637~1643年降水距平值也显示出1637年开始急剧下落的趋势,1640年达到历史最低,1643年趋于好转。

    崇祯大旱是逐步发展,1637年主要出现在华北和西北地区,1638年向南扩大到皖、苏等省。北方地区许多县志的灾异记载显示,1640年出现数省特旱,核心旱区如山陕甘冀出现人相食的极旱情况。山西汾水断流,临汾夏季甚至“风霾不息”,即持续性沙尘暴。海河流域各河断流,晋、冀、鲁、豫大多州县伴随旱灾出现蝗灾、疫灾,甘肃省死人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可以说,崇祯皇帝朱由检面对过的天灾,是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帝王都没有遇到过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深深的知道,什么才是大明的灭顶之灾,所以在对外抗争当中,他的经济投入始终都有所保留,即便他已经到了一个疯狂的地步,仍然不敢将全部的资源都用在对外战争上面去,首先是朝廷再打就是个亏,至于历史作用,当然是很大,可是在眼前,在朝鲜战场投入过多的话,会让他的经济陷入瘫痪当中。

    “皇上,老奴有急务。”王承恩的声音在办公室外面响起。

    崇祯皇帝朱由检将怀中的郑月琳放开,郑月琳示意自己要不要回避?

    崇祯皇帝朱由检摇摇头,“从今天开始,你白天也跟朕在一起,你已经入阁了,名正言顺。”

    郑月琳点点头,站在了一旁,她也想能够更多的替皇帝分忧。

    王承恩进来,看见郑月琳也在,并不意外,皇帝的每一个状态,他都是了如指掌的,对郑月琳点点头,因为没有正式的册封,所以也不用行见到了贵妃之礼。

    朱由检从王承恩手中将急务拿过一看,眉头紧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