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1983年 > 296章 想承包河滩地

296章 想承包河滩地

    潘德东邀请他们回家吃饭再回去。

    “不用了,驮着冰箱也不方便。我先回去,你明天有空带嫂嫂来家里吃饭。”

    潘大章跟温小芹离开了夏祺村。

    路过角头庙,看见那个广场上有人在搭采茶戏舞台,还有一个唱木偶戏。

    一个瞎子坐在广场另一角,拉着二胡,唱着古文,面前十几个老头老太太在旁听。

    往前路过月舟村小学门口,看见晒谷场上几个乡放映队的正在挂幕布。

    先回到家,把冰箱卸下搬到厨房。

    潘小章已早早回到家,看见冰箱到家,高兴地用冷开水加上白糖,调好放入冰箱速冷柜,说试试可不可冻成冰棍,可以的话,他夏天就每天自已在家制几个冰棍解暑。

    母亲回来看见冰箱也是特别高兴。

    “会不会很耗电?现在农村电费也是不便宜的。”

    潘大章怕她为了省电,冰箱都不去开。

    于是劝道:“妈,一个冰箱一个月也用不了多少度电的,用不了多少钱。再说我们又不是出不起电费,别计较那些小钱。”

    不久老爸也回家了。

    “妈,明天我们家会有多少亲戚来?”潘小章好奇问。

    邹秀花:“你水南几个舅舅,还有你东溪村的小姑姑一家,新陂村的大姑姑一家。不知道你姐姐明天会不会回来,甫钱镇的小青往年也会过来吃餐饭。”

    温小芹:“阿姨,明天我爸妈也会来做客。”

    邹秀花:“那太好了,我们姐妹明天可以好好聚聚。”

    潘小章:“妈,明天干脆叫媒婆过来,把哥哥和嫂嫂的亲事定下来。”

    潘大章后脑勺上拍了他一巴掌:“吃着饭还堵不住你的嘴。”

    吃过饭商量去看电影还是去看采茶戏,或者去听唱古文。

    “唱古文那个瞎子说今晚在村委办公楼唱,我和你爸去听唱古文。”邹秀花喜欢这种本地特色浓郁的艺术,每次村里有瞎子来唱古文,她都必到。

    潘柴久却不感冒。

    “我还是在家里看电视舒服,一个房间挤满几十个人,一个瞎子拉着二胡,眼泪鼻涕都流过不停,我才不去凑那个热闹。”

    “不去拉倒,我自己去。”

    潘小章:“我等下去角头庙看蚊账戏去,不然去晒谷场看电影去,听说今晚电影是一个武打片。唉,算了,电影也不好看,还不如哥哥录像厅的武打片好看。”

    邹秀花对潘大章两人说:“你们两个也去外面逛逛吧,从今晚开始,月舟村至少有一个礼拜都是特别热闹的。”

    潘大章:“我先去工地看看,老郭的工人这几天没停工吧?”

    “他们是黎村人,停什么工?明天搞点熟菜端去给他们吃,也算是我们的一份心意。”

    找了几个手电。

    房子在山脚,到对面村庄要经过一片稻田,田垄上比较滑,加上路两旁草丛间偶尔会藏着一二条蛇,给咬上一口就不妙了。

    潘大章拿着手电在前面走,温小芹在后面跟着。

    两人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走这样的路也习惯了。

    来到碾米房工地。

    看见围墙大门也安装好了,水井也挖好可以抽水了。

    别墅地基全部绑扎好了钢筋,连模板也钉好了。

    郭建设看见潘大章两人走进来,也热情迎了上去。

    “小潘老板回来了,明天地基就可以浇灌水泥了。”

    水泥、河沙都堆集在空坪上。

    “还有外面围墙角化粪池也砌好,水泥沙浆都粉刷好了。”

    空坪上堆集了许多的红砖。

    潘大章让温小芹预付了郭建设五千元工程漆。

    交待他们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十几个工人都搬着木凳去晒谷场看电影。

    原先工地上还要留着老工人晚上看工地,现在围墙砌好,防盗门装好了,加把锁锁住,就不用特意安排人看工地了。

    路过村办公楼,碰见潘德东跟谢兰兰。

    “大章,真巧,刚才我还去你家找你,只有大伯一人在家,他说你们可能去角头庙了。你跟我一起去找六月伯,问问他沙滩地承包的事情。”

    楼下闹哄哄的,一群村民簇拥着一个手提二胡的瞎子往会议室走去。

    因为孙燕嚷嚷着说:“去会议室,有凳子,地方又够大。孙师傅可以在前台中间位置唱古文,拉二胡。”

    几十个村民一齐朝会议室走。

    人群中看见了老妈邹秀花的身影。

    谢兰兰拉着温小芹的手说:“我们也去听唱古文,让他们两个去办事吧。”

    潘大章上了二楼。

    支书潘六月办公室还是灯光通明。

    “大伯,象你这么兢兢业业的村支书,确实很少。难怪全村人民却拥护你。”

    潘六月笑着说:“大章这孩子就是会拍马屁,而且还不留痕迹。你大伯我是大老粗一个,有心把我们村搞好,个个都过上好日子,可是也是有心无力呀。”

    “大伯,想办法在村里扶持几个挣大钱的,就可以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

    可惜潘育财缺少魄力,饲料厂开办不起来,若是他能开办一个饲料厂,全村大部分劳动力都可以消化掉。

    “我是个大老粗,有什么办法去扶持别人挣大钱?”

    潘六月看见跟潘大章一起进来的潘德东。

    “你是去广西弹棉被的德东吧?你们两兄弟赚钱在月舟村都是排得上号的。”

    潘德东从背包掏出一条冈烟,一瓶酒,放在他办公桌上。

    “伯伯,我就是德东,现在在夏祺村跟我岳父熬薄荷油卖。”

    潘六月点头:“老谢熬了多年的薄荷油,他们村单单凭这样一项收入,就比其他村强上数倍。”

    他把烟和烟都放入抽屉。

    门口有几个村民在探头探脑。

    “你两兄弟来找我有什么事?”

    又是送烟又是送酒的,没事才怪。

    潘德东:“伯伯,想打听一下河岸那几百亩沙滩地,现在是准备拿来承包么?”

    潘六月心想:果然不出所料。

    同时他很快就想到了,他们想租那些地来种植薄荷苗。

    前几年,还没有分田到户时,他曾经去找过谢礼发。

    “我月舟村靠近你们夏祺村那几百亩河滩地,全部用来种植薄荷苗,所有原材料都卖给你熬薄荷油。”

    当时遭谢礼发拒绝了。

    “老潘,我现在销量不广,夏祺村这些田地种出来的薄荷苗能够消化掉就算不错了。”

    竟然拒绝了他合作的要求。

    现在他女婿来打这片沙滩地的主意。

    要不要答应呢。

    潘大章:“伯伯就象万子岭后面那些松树承包给广西人割松油一样,可以给村集体创造效益。同样道理,几百亩沙滩地也一样可以给村集体创造效益,就是一件好事。”

    前世也一样是潘六月当村支书,八三年底他把万子岭、牛岭山数万亩山林的松树承包给一帮广西人割松节油。

    又把山林间地分作几个区域承包给外地来的老板,种植林下经济作物。

    将河岸边几百亩沙滩地租给东北人种药材。

    还有鱼塘、水库,以及沙厂的租金收入。

    月舟村集体经济史无前例的好。

    一年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