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祀 > 51、天子言祖宗江山、勋戚称今上慧智

51、天子言祖宗江山、勋戚称今上慧智

有一个主人,那便是今上。

    至于谁做君上,自有皇太后以及朝臣决定。

    然而朱厚熜之意,并不是只单单此问,由此在勋戚异口同声回答之后,便摇摇头,接着就娓娓道来:“非也!天下乃祖宗所传天下,乃是祖宗托付于冲人,我勉为其难克承大统。”

    若说勋戚先前之言是打官腔,那么此时朱厚熜之言,则更是官腔典例。

    谈祖宗天下,有什么用?

    祖宗都早已化成骨灰都不剩。

    至于所言祖宗托付与他,其勉难承继国家,则更是扯淡。

    天下谁人不知?

    今上龙椅,乃慈寿皇太后与杨廷和商定,虽未经过与六部商议,然科道也未曾反驳。

    这于祖宗有何干系?

    唯一干系恐怕也只是《皇明祖训·法律》当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之文,与血脉之恩罢了。

    最后一句勉强继位,则更是虚伪至极。

    若果真不愿为帝,现在即可内禅皇位,传给皇室有的之人,又何必一再打击杨廷和?

    但这些话,没人敢说出口,朱厚熜之言,更无人反对,然而还需引以为然,附和君言:“圣人慧智绝人,臣等虫豸之辈,无法体会圣心,今闻万岁爷教诲,彷如醍醐灌顶!

    祖宗之德,泽被万世;肖小沐恩,铭感五内。大明社稷,永祚兴隆;陛下江山,如日中天!”

    这些话语早已熟练非常,是故能在第一时间,与皇帝一唱一和,免得皇帝曲高和寡。

    若皇帝之言无人附和,显然只会置圣天子于尴尬之境,因此勋戚无谓,能否体会真正用意,但只需要磕头随和即是,至于其他并不需要理会太多。

    官僚所认为的中庸,那便只有六字真言“多磕头少说话”。

    此处磕头亦可认为,需要懂得追随上司心思,少说话,亦可解释为,少发表与众不同言论。

    盖若不随上司心思而行,早晚会被消磨掉最后一丝宠幸,若多发表与众不同言论,在其心中则必然属于犯忌。

    说话只有上面人才能说话,下面人是需要跟着做,如何做好就是。

    毕竟规矩都是上面人在制定,而非是下面人给上面人设定。

    如果自己多说与众不同言论,且不说同僚是否嫉恨,便是说的对,心情好时会认为指导有功,心情若不好,则会认为“你在教我做事?”

    当一盆墨汁浇下,任何一个白点都会变得那么显眼,那么面目可憎。

    官场讲究和光同尘,不需要标新立异,墨画里面不需彩色颜料。

    连面对普通上司尚且如此,面对皇帝又如何不顺其心,听其言?

    若说吏部执掌官帽、刑部执掌性命、户部执掌俸禄,那么皇帝则可以执掌一切。

    不能讨好皇帝,在场之人恐怕明日就会有人被褫夺官爵,而且文官还喜乐见闻。

    可若马屁拍好了,指不定明日就会加官进爵,保住自己现有地位。

    哪怕蠢如张鹤龄、张延龄二人,也知讨好张太后。

    二人虽不知皇帝已然非其嫡亲外甥,但其知晓,姐姐可以帮助自己,继续荣华富贵!

    他只是蠢到,不知当今天下何人做主,但并非不知,如何才能继续荣华富贵。

    两个蠢笨如驴的国舅都知道,如何保证继续富贵,其余人又如何不知?

    论年龄除皇帝之外,能比这两位年龄还小者,并不多。

    这些人更是经历无数,于“钻营”二字,更可谓是烂熟于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