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祀 > 22、国祚蜩螳不允辞、宗庙为念选后妃

22、国祚蜩螳不允辞、宗庙为念选后妃

    “元辅劳苦功高,理应嘉赏,至于大冢宰所言,放行休沐归家一探,朕深以为然。

    向使项羽匹夫,亦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今公官居一品,为国朝栋梁,若不归乡一探,报于祖宗知晓,实在有失孝道。

    然国朝蜩螳,吾初登极,尚未成人,且先劳烦先生,再操劳数年,待朕成婚之后,可赐驰驿返乡何如?”

    朱厚熜此言,则尽显圣明君主之德,不但未曾以天子之尊擅自决议,还以一副商量的语气,对着杨廷和言。

    要知明代皇帝,大凡私自有决议,且无关政务之事,多为直接中旨下达,极少数会与公卿商议。

    中旨,即皇帝所发诏谕,且不经过政府,直接有内廷发出。

    在明代属于乱命一系!

    百官基本不会认同。

    但其作用,却与走内廷、内阁、通政司、科道审核,所发出圣旨一般无二。

    极少数人,能够阻挡中旨发行。

    如明宪宗时传奉官,皆是由中旨所发,百官虽然不认可,但依旧可以奏效!

    再如明孝宗,以中旨传召天下地方官员,入贡皇宫,或是播放盐引给勋戚、宗室等,同样也是中旨。

    且明朝中旨,几乎贯穿一朝,历代皇帝多多少少都会有以中旨行事。

    故而所谓天子令不出紫禁城说法,在明朝而言,根本无法成立。

    正德当初果欲传召天下大夫,则一道中旨,完全可以完成其所欲也!

    根本勿需让内廷询问内阁之意!

    至于为何会有如此一举,则成天下迷案。

    若是内廷矫诏、或是正德好玩、或是内阁真有让正德暴毙之心,除非能够挖出正德陵墓,寻得一丝记载,否则此事永远无法证明,原因到底为何。

    朱厚熜如此客套,百官自然无不欣喜若狂!

    天子乾坤独断,的确是好事,可同样易成刚愎之用。

    然天子询问公卿,无论其心意为何,却也表示愿意兼听则明,而非任何事,不与朝廷商议,私做决定,让百官无所适从!

    是故王琼当即伏拜在地:“圣人贤明,是臣思虑不当,今闻陛下谈及成婚亲政,臣以为可速命天下挑选秀女入宫,侍奉皇上。”

    王琼本身人精,现在又一门心思想要讨好朱厚熜。

    故而朱厚熜甫谈及结婚,其心中便开始活络。

    盖其已然听懂弦外之意也!

    今上何故提及结婚?

    难不成只是觉得自己还未成婚,思想不够成熟,故而思事不够缜密邪?

    非也!

    皇帝岂能如此无聊?

    此有深意也。

    盖古人代表成人,一曰“加冠”、二曰“大婚”!

    二者得其一便足以证明成人,无论年龄几何。

    如周文王十二加冠,十三生伯邑考!

    天子大婚古往今来,便是意味着亲政。

    虽然这个规矩在明朝并无大用,但天子可名正言顺,向世人昭示:“朕已成人,国中内外之事,可一力绝之!”乃是堂堂正正之道。

    是夫才有王琼心思如此活络。

    甫听闻皇帝言自己未婚,便急于告知朝堂,皇帝可选秀女充斥宫廷。

    而百官对于此事,也无甚可拒绝之地,甚至而言,乃喜乐见闻之事。

    固然天子大婚,与其无干。

    天下官员,亦不可为国戚。

    然经历孝宗、大行皇帝之事后,则此事尤为重要!

    曩者!明孝宗皇帝独爱张太后一人,于宫中无数宫女视之不见,一心修佛、修道!

    无论群臣如何劝谏,一概不听,任然固执己见,独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