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祀 > 10、外朝臣被人催命、两君臣暗议朝局

10、外朝臣被人催命、两君臣暗议朝局

    这道口谕,于十人而言,不啻于催命符般,张太后为了朝局安稳,只想快点定下天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然身在深宫禁内的她,如何知道百官这边已然发生变故,如此情况,岂不是等于将烫手的山芋,置于百官之手?

    轻轻一句口谕,却将杨廷和计划全部打乱,使得其又不得不重新与诸公卿重新拟定计划,足以上安太后,下顺民心,中得君意之法。

    “袁先生为何让我派人前去看望杨阁老”

    群臣被太后一道口谕打乱阵脚之事,朱厚熜并不知晓,一日劳累,他也早早安歇入梦。

    次日昧爽,心事重重的朱厚熜早早起床,对于袁宗皋建议其遣人看望杨廷和一举,而感到甚为费解,是故一早便将袁宗皋请来咨询。

    杨廷和有谋害君王之嫌,今与示好,此岂非与虎谋皮邪

    朱厚熜对此甚是费解,然袁宗皋却是淡然处之,面对其主之言,则是不疾不徐奏对:“杨阁老虽权势滔天,但无可否认,此人可谓救时宰相,若非其辅佐先帝,我皇明早在数年前就可亡国。

    且夫其有经天纬地之才,又对大行皇帝忠心耿耿,而今虽有逾越,强逼殿下按照诸臣所议礼仪行事。

    然臣窃以为,其仍不失忠臣良相之称,殿下礼应尊敬有加,既可让朝臣知晓上位敬重老臣,亦可让杨阁老以为殿下无他念。”

    朱厚熜甫听此言,便甚感其中有些不对。

    此前袁宗皋言,文官面对正德皇帝口谕,欲请天下大夫入京为其治疗,却被内阁所拒!

    今何谓忠臣良相邪?

    此岂非言语相悖?

    有此不解存在心中,朱厚熜一改沉默寡言,急忙追问:“吾有一事不明,袁先生能否告知!”

    “大王且问。”

    “此前先生曾言,皇兄落水患病,回到京城之后,命内阁起草诏书,请天下医者入宫治病,而被内阁所拒,这岂非有不救君王之嫌?”

    袁宗皋听后瞬间愣住,他实在未曾想到,其主居然有如此缪想,当即开释:“殿下想多矣,倘若大行皇帝真有旨意,内阁岂能挡住

    且去岁腊月二十八日以及正旦两次视朝,今岁正月初十日,大行皇帝陛下有谕曰:‘身虽已稍平尚须调理!’。

    然而时隔六天,司礼监官口却称圣上谕旨,诏天下良医入京治疗疾病,期间却从未听闻大行皇帝陛下复病抱恙。这让内阁如何起草诏书

    杨阁老等也曾多次劝谏正德陛下慎用药,用心调理,宜调节饮膳,勿使滋味太过。但凡一应玩好,有可以惑乱聪明,伤损元气者皆不使。

    大行崩殂之事,若说与内阁有何干系,还不如说宫中内侍照顾天子不周,致使旧病再犯!”

    袁宗皋这一番解释,朱厚熜算是明白了,此前是他阴谋论了。

    什么狗屁杨廷和暗害正德皇帝。

    当年正德南巡之时,梁储等人皆随驾扈从,梁储与杨廷和又貌合神离,杨廷和若真将手伸的这么远,早就被梁储、王琼等人一脚踢翻在地。

    且当时一直侍奉身旁者,皆是宫中内侍,而护卫安危者,皆为正德义子,这些人可是指望着朱厚照荣华富贵,又怎会吃多了不消化,与文官合谋加害?

    不过杨廷和,虽未有谋害正德之嫌,亦并非证明,二人能够和平相处。

    杨廷和之心,永远无法与朱厚熜同道,故而早晚需除之。

    甚至于袁宗皋如此称赞杨廷和,恐其中也是有着其本属文臣属性吧……

    然朱厚熜并未漏出任何声色,而是故作尴尬,摸摸耳垂道,虚心受教答复袁宗皋:“是吾多心了!”

    “大王将为人主,多心乃大善之事,只期颐殿下睿智天授,莫要因疑而至曹操、孙权之境,而几败国事!”

    上位者多疑,袁宗皋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不多疑的皇帝,只会成为他人傀儡,为他人肆意玩弄。

    但是其并不赞成,朱厚熜因为多疑,而像曹操、孙权那般,几次差点败坏国事。

    “袁先生所言甚是,我定当牢记于心,不过吾想问,倘若孤登基之后,又如何秉政”

    虽然朱厚熜已经不再怀疑正德是被杨廷和等人弄死,但同时却疑上袁宗皋成分不纯……

    袁宗皋以为弟子从善如流,得意的捋了捋颔下短须,道出自己看法:“此事不难,无为而治!”

    “请袁先生细说!”

    无为而治这个词他知道,但是不意味着其懂内在含义。

    他可不认为,袁宗皋是让自己当个傀儡,不做任何事,只听朝臣说话。

    “杨新都看似权势滔天,实则不然,我朝自太祖废丞相伊始,便从无人臣可凌驾人主之上。

    盖今日杨新都,乃是大行皇帝骤然崩殂,其在朝资历颇高,名望深厚,又因满朝公卿尽皆为弘治、正德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