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从大学教师开始 > 第二九七章 交易

第二九七章 交易

建设电视屏幕的生产线,甚至包括后世的液晶屏,触摸屏,都是可以在那边搞生产的嘛。

    至于产品研发,这个可以放在京城或者放在津门,这里学术氛围浓厚,也容易挖掘到足够的高技术人才。

    深城处在南粤,那边思想更活跃一些,商业氛围也更浓一些,组织原材料估计也会方便不少。

    其实,只要品质过得去,技术含量也还行,现在阶段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愁卖的。

    无论谁来买咱都卖,没钱的话还可以用原材料抵,只是不赊欠而已,不然又是一笔糊涂账。

    但是,电器厂当下面临的困难就需要立刻解决了。

    因为他们终于“断粮”了。

    原材料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元宵还没过,各单位刚刚正式上班,沈光林就跑到津门约见到了津门钢铁厂的厂长。

    现在还是政企不分的年代,津门钢铁厂的厂长可是厅局级的,位高而权重。

    这些公司与其说是企业,其实跟政府也是差不多的,虽然只是管了钢铁生产的一亩三分地,但是说话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而且,现在的钢铁行业已经开始有些火爆了,用于双规中的“民间轨”已经有些供不应求了,甚至还挤占了计划内的产量。

    他们还有二十年的好日子,在那之后才会转入产能过剩期。

    津门钢铁厂的厂长不要太牛哦,动不动就可以平调到市政府担任要职。

    在政企不分的年代,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比如泰源钢铁厂的厂长们,有多少人转入政坛做了高官。

    而且,即使是在政企分离之后,航天公司的老总不也到地方做了省委一把手么。

    现在,津门钢铁厂的厂长就是位高权重的一方诸侯。

    如果焦化厂不是被当做包袱甩掉了,还有些愧疚和香火情;如果沈光林不是京城大学的教授,他十有八九是不会见沈光林的。

    厂长姓杜,三十年代生人,现在正是年富力强。

    不过,毕竟是做领导的,沈光林想见他一面很难,但是见面之后却颇为热情,反倒是让沈光林有了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无论说话的语气,表情,还是握手的动作,都是恰如其分。

    可能,这就是领导的水平了,能够做到这个样子,是经受了多少磨炼才有的功力。

    互相商业吹捧完毕,下面开始说正事。

    “我们长城电器厂想向你们购买钢材。”沈光林没有绕弯子,大家时间都很紧张,唠闲嗑委实没有必要,这里不行沈光林就准备去唐山了。

    “不是已经给你们供货了吗,你们再需要的时候直接找销售科就可以了,我们每年都有计划外的产品出售,随行就市就行。”

    厂长看了沈光林一眼,没有直接拒绝,毕竟还是有点香火情的,不过他也纳闷,怎么不是外商那些个企业主来谈。

    “我想要的是你们计划内生产的钢材,价格和产量都要稳定,如果只是要一批临时货源的话,那没有实际意义,我们也不能实现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也可以呀,我听说你们有外汇”

    果然是这样的!

    就知道打劳资外汇的主意。

    但是,如果用外汇购买原材料的话,即使计算进去汇率差,迟早也会把公司拖垮了去的。

    沈光林摇头,“我们的外汇是有别的用处的,我们还要购买进口的生产线,而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的,因此需要用人民币来做结算,长期使用外汇是不可能的。”

    “那就有点难办了,我们每年的生产任务都是有计划的,即使要增加也是要上会讨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公仆,并不能在厂里实现一言堂,还是有不少人在挑战我的社会地位。因此,有些时候,事情没有那么好办”

    领导讲话就是有艺术,让你听不到是拒绝还是同意,总之就是一切都根据事情的发展情况来。

    不过,这个话题他肯继续下去,就说明话题还有的聊。

    “我们长城电器厂毕竟拥有20%的政府股份,也算体制内的公司,安排生产计划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吧。”沈光林还没找政府帮过忙呢,不过现在是急活,就怕他们也帮不上。

    “这个嘛,政府不包管企业,这是中央的指示精神,市场要交给市场。你们有难处我也能理解,让我通盘考虑一下吧。”

    杜厂长还是说着模棱两可的话。

    接下来两个人就不再谈论具体的业务了,反而聊起了家常。

    而且,杜厂长的时间也不再宝贵了,他还煞有件事的泡起了茶,虽然手法笨拙,但是茶叶不错,很香。

    “听说沈教授还是外国大学的教授是吗,真给咱们华夏人争光啊,我女儿今年读大二,一直想去国外留学,却一直没有机会。”杜厂长感叹人生的艰难,做父母的不易。

    “她想去哪里,我这里倒是有些学校可以帮忙推荐一下的,英国和扶桑或者新家坡的都行,有些我还是挺熟的。”

    这是沈光林的优势,他觉得,这位杜厂长应该是有求于自己。

    “扶桑就挺好的,经济发达,距离津门也近,想回家也方便。可惜她的学习成绩倒是不错,但是咱们留学的名额实在太少了,真想自费的话我们这种贫困家庭也负担不起。”

    这就简单了。

    沈光林立刻就明白了老杜说这些话的意思,这个事情在他这里真的不难解决,一点都不难。

    “巧了,我是京都大学的客座教授,京都大学还行不?那边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有全额奖学金的,要不,我帮你问问?”

    “哎呀,太感激了!京都大学太行了!我这边也加快一下进度,争取早日上会,不会耽误了咱们生产。”

    宾主尽欢。

    杜厂长举起杯子,以茶代酒,跟沈光林碰了一下。

    中午也没有留饭。

    下午,沈光林打电话给杜厂长,就是这么巧,京都大学刚好有这样的名额,甚至,他们的邀请函已经发出了。

    晚上,一车车钢材拉进了长城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