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从大学教师开始 > 第一六四章 登门求教

第一六四章 登门求教

的钱,这让外甥女很不满。

    但是她那会儿还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现在,李蓉小姐姐“升级”了,从姐妹成为舅妈了。

    她对这个家庭的财权也产生了一定兴趣,而且听到外甥女说那位老太太已经搬出去住了,日常花费还要过来拿,也是很不高兴。

    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住实验室那边,福缘门隔三差五来一趟,很少开伙。

    过年储存的食品消耗完之后就没有再补充。

    绣花姐的婆婆常住这里了,她从家里拿东西顺了手,等到没有可以拿的东西之后就开始拿钱去买。

    这种事情江振华肯定不能容忍,她把钱收了起来。

    万万没想到,这位老太太竟然开始搬运家里的物品去换钱,然后被捉了现行。

    整个周边全是自己人,她们有点风吹草动江振华全知道。

    果然是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绣花姐懦懦的不说话,这毕竟是她婆婆。

    婆婆也并不知悔改,我做这一切也只是为了孩子,我又没有收入,这房子你们又不住,我没钱花了肯定要拿点东西换钱呀。

    这件事该怎么办沈光林也没想好,他把最终决定权给了李蓉,她是主母。

    京城的正月,天气仍然很冷,虽然已经立春了,但是还不到倒春寒的时候,其实还像是在冬天。

    窦委员觉得自己不应该矫情,还是约着范教授去拜访沈光林。

    他们先去了物理学院,沈光林果然不在办公室,教学助理说可以去他的实验室找他,就在中关村。

    说着,助教还拿出了两把钥匙。

    “这是做什么?”别说老窦了,就连老范也是一脸雾水。

    “到实验室毕竟有点路程,你们要骑车去吗?要去实验室的话,可以骑自行车的,节约时间。“

    有意思,“那就不怕我们把车骑走了吗?”

    “所以才需要专门有人管理呀?”

    “好吧,有道理。”

    看着车棚里一排全新的自行车,上面喷着“对称性破却研究所”的字样,外面还写着共享单车领用点。

    好创意,如果收费的话肯定是一项商机。

    出了京城大学南门,对称性破缺研究所很快就到了。

    气派的办公楼宿舍楼,别致的园林设计,这就是沈老师自己的研究所?

    “他一个人拥有这么大一家研究所?”窦委员表示不可思议,他所在的中科院材料所也只是两三间大办公室而已。

    “应该是吧,我也没来过,我跟他也只是一面之缘,也就是研发课题的时候碰过面,很礼貌的一个人。”

    大门口竟然还有警卫,看起来很是正规啊。

    两位报上了自己名字,警卫很客气,立刻就拨打了电话。

    很快,沈光林从实验楼里出来了。

    竟然有两位学部委员联袂来访,简直是稀客呀。

    学部委员在以后可就是院士,只会越来越稀有,搞好关系是必要的。

    沈光林非常热情:“范教授,当日一别,您老风采依旧啊,尤其这颗门牙,那真是鹤立鸡群,超凡脱俗啊。”

    其实俩人并没有像老范说的那样不熟,沈光林对待范老师向来是非常热情的,范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位谦虚“有礼”的小伙子。

    “窦委员,又见面了!”沈光林同样不冷落这位窦委员。

    窦委员发现,今天沈光林和初次见他的时候不一样,他今天散发着不一样的自信。

    这里毕竟不是玉泉山,这里是他的主场。

    “小沈,咱们又见面了。”窦委员其实是来求助的,之前对沈光林有看法,现在竟然还有些不好意思。

    接下来是参观流程,沈光林带他们参观了整栋实验楼。

    整栋楼大部分还空着,生物研究人员一直没有到位,只有物理和化学组的人在做研究。

    这还是年后又增加了人手,不然以前人员更少。

    沈光林的实验室是花了大价钱的,条件果然不错,尤其化学实验室,各种器械看起来就很高级,不但好看而且好用。

    沈光林自己的物理实验室高级货也不少,高倍显微镜,分光仪,光谱仪,质谱仪,激光发生器,虽然谈不上特别名贵,但是高端。

    “沈老师,建设这件实验室花了多少钱?”

    “到目前为止一百多万吧。”沈光林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可以呀,才一百万就能建设成这样。”

    沈光林并没有说这是美元,窦委员也自动的把钱默认成人民币了。

    “到饭点了,咱们一起吃个便饭吧,也没有特别准备,就是一顿普通的工作餐。”

    “行吧,客随主便。”

    沈光林带着两位委员进入了食堂,已经有人在排队吃饭了,他们看到沈光林进来,也没有特意打招呼,大家都比较随意。

    沈光林帮助窦委员和范教授各拿了一个餐盘,然后跟着一起排队打饭。

    “你们吃饭要钱吗?”

    “要钱,但是不要票。”

    “价格呢,跟学校相比怎么样。”

    “跟学校一个样,早餐也是包子馒头,午饭是馒头米饭,晚饭也是馒头米饭,夜宵一般是炒粉炒饭之类。”

    不过,跟学校不一样的是,沈光林的实验室请的可是大厨,是可以号称八级工的大师傅。

    “具体费用怎么收呢?”

    “一毛钱一样,无论什么菜,都是一毛钱一样。”

    “馒头也卖一毛?那不是贵了点,学校的馒头可是只要3分”

    “我们这里都卖一毛,不过可以吃到饱。”

    窦委员看了一眼菜品,可以呀:土豆红烧肉,白菜炖粉条,四喜丸子,海带汤。

    窦委员也是南方人,他没有要馒头,要了一份米饭,也是1毛钱一份,带着碗一起蒸的。

    打菜的时候可就不一样了,大师傅问都没有问,直接先给每人打了一勺,然后说,丸子每人只有一个,多了就没有了,其他的菜没了还可以再加。

    土豆红烧肉,土豆不多,肉块不少,而且师傅也没有手抖的毛病。

    “这个菜也是一毛?”

    “不然呢,我们每餐的伙食补贴就是5毛钱,所以,三菜一汤加上主食就是5毛。”

    狗大户!

    有钱的实验室就是不一样。

    天冷,自然没有午休。

    沈光林办公室的条件相当可以,电话,打印机,电视这些都有,还有专门的茶台和酒柜。

    有钱,什么都可以有。

    沈光林一边泡茶,一边询问两位学者过来的目的。

    这种达者为师的事情也不需要藏着掖着。

    “沈老师,听说您撰写论文非常有一手,我最近投递了一篇论文,对方要求我进行行文修改,你能不能帮我看一下该怎么修改才比较合适。”

    沈光林已经很久不接这个活了,没有想到自己名声竟然能够传播的这么远,竟然连中科院都知道了。

    学部委员的忙可以帮,这个人情可以认下。

    “拿给我看看吧。”

    沈光林一看到论文,立刻觉得好眼熟。

    这也太巧了吧!

    “审稿人说我使用的语句不符合物理常用语言,而且还有一些其他错误。可是我脱离国际交流十几年了,看期刊杂志还行,自己写的话确实有很多力有未逮。”

    “你帮我翻译肯定不白忙活,一个第二作者怎么样?这可是rpl的第二作者,而且是稳过的论文。”

    学者的自信和骄傲是从骨子里迸发出来了。

    沈光林却扭捏了:“窦委员,我还真的不能帮你这个忙。”

    “小沈,老窦难得找你帮忙,你要是不太忙的话就帮一把呗,就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比较多,修改起来也比较有针对性。”范教授也忍不住帮腔了。

    “不是这个意思,并不是我矫情,怎么说呢,窦委员的这篇论文写的很好,可是,这些修改意见就是我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