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从大学教师开始 > 第一一零章 李莉出国 (3/4)

第一一零章 李莉出国 (3/4)

msp;“沈桑,又见面了。”野依良治带着中年娘们一起鞠躬,看样子都是武田公司的人。

      “野依先生你好,你还没回去呢?”沈光林躲了这么多天,还以为已经谈崩了呢,没想到他们还真执着。

      野依良治刚想要回答,被那个风韵犹存的女人插话了:“沈桑果然是年轻俊杰,不愧是小林先生推崇备至的人物,我们以后合作愉快。”说完,她还伸出了手

      别看年龄不小了,那个手保养的还真不错,白白嫩嫩的。

      沈光林却懵了,“我们什么时候达成合作了?

      副院长只能出来解释了:“是这样的,武田公司还是捐献了75万元人民币,用于成立“手性分子研究所”,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你加入进来,作为我们的后备力量使用,这对你也是一个锻炼机会”

      就知道你要来这招!

      “我并没有要申请加入你们‘手性分子研究所’。”沈光林觉得他难道还不能为自己做主了,真的要强按牛肉硬喝水。

      “沈老师,不用申请,我同意就可以了,就当你已经申请通过了,都是自己人,好商量嘛。”副院长笑的很慈祥,不过,在沈光林这里,这就是截胡。

      “我没通过!我是物理系的人,不是你们化学系的。”

      真是莫名其妙!

      沈光林扭头就走了。

      还玩曲线救国,抢了劳资的资源还来装大方,不带你们这么玩的。

      不想去办公室了,他们肯定找过去。

      沈光林去学校图书馆坐一坐,毕竟自己的论文还在那里。

      进去之后果然看到了小林诚,他也在呢。

      “沈桑,我看你这几天都没有过来,你的论文还没写完呢,我就照着写下去了,现在基本结束了,你看看?”

      哎呀,这几天太浪,把正事给忘了,自己的‘重量级论文’还没最终写完呢。

      沈光林拿过来看。

      完成度已经很好了,沈光林在论文里做了很多假设,都被小林诚给补充完毕了。

      原本,这些留白的部分都是沈光林不会计算的,他准备等开学了再找数学老师帮忙计算。

      现在,小林诚全部给他算出来了。

      “沈,我不得不佩服你的睿智,很多公式的推理计算过程你没写,我帮你推导出来了,结果跟你的结论竟然没有差别。”

      小林就像做完了几个完形填空,心情很是舒畅。

      沈光林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说小林诚数学学得不错,很扎实。

      小鬼子,你厉害!

      沈光林看了又看,果然没有大的疏漏,确实已经可以发表了。

      “这篇论文算咱们联合发表的怎么样?”沈光林不情愿的问道,毕竟小林诚已经看过自己的论文了,他没有全部抄走,这就算是讲道德。

      “那不行,我只做了一些理论计算,贡献达不到平行作者。最多,如果您不介意的话,给个第二作者我就非常满意了。”

      沈光林同意了,他本来就不愿意度让荣誉,小林识趣也是很好。

      “小林君,你不回京都大学任教吗,都快开学了。”沈光林很好奇。

      “不用,我现在任职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大学做教授只是名义上的虚职了,可以教课,也可以不教。”扶桑国的高端学者大多数是不会授课的,后来国内的高端学者也脱离教学一线了。

      “那你的研究经费怎么来?”沈光林对这个还真的不了解。

      “全部由国家拨付。”

      后世,就是国内的研究经费也是国家拨付的,毕竟研究物理是看不到什么产出的,只能靠国家投入来推动发展。

      “小林君,你说我成立一个自己的实验室会怎么样?”沈光林想到化学系的骚操作就心烦,并且他知道那笔钱到了化学系的账上就不可能再拿出来了。

      “很好呀,您是应该拥有一所像样一点的实验室了,如果不是我的学长在,我也成立自己的实验室,不过,我在实验室的地位和学长是一样的。”小林诚和益川敏英的关系很好,他们共同提出了小林-益川矩阵。

      “可是我没有钱啊,这个阶段我们国家的资金也不富裕。”等到华夏国研究资金富裕的时候,扶桑国已经不富裕了。

      在后世,有不少扶桑物理学家到华夏搞研究,并且成为了外籍院士。

      “可以两校共建嘛,我们实验室愿意出资,我来解决钱的事情。”

      “那可以”。

      这个年代,学校的办公场地虽然紧张,但是听说京都大学物理学院愿意和京城大学共建实验室,物理系的领导们还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听说不要自己出钱,只需要一个办公场地就行了。

      这还说什么了。

      学院大手一挥,直接给了一层实验楼。

      反正大四学生就要毕业了,有没有实验室也无所谓。

      实验室要成立,制作招牌是第一步。

      招牌制作起来最是简单。

      白底黑字--‘对称性破缺研究所’涵盖的内容可比‘手性分子’大多了。

      只用了两天,沈光林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