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谋伐 > 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设想的道路

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设想的道路


    这就是在用大义名分来压曹操。

    现在这世道,谁都知道朝廷已经威信扫地,各路诸侯割据,听调不听宣。

    光有名头没权力,没有任何意义。

    但徐州打下来就不一样。

    地盘该如何分赃?

    人口和资源该怎么分配?

    双方利益要如何均衡?

    要是两个诸侯一起合攻,大不了平分就是。

    像三家分晋那样。

    但现在刘备有了名头,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徐州纳入他的势力范围,曹操还得出人出力,给刘备当打工仔。

    这谁忍得住?

    可曹操又有什么办法?

    人家有大义名分,朝廷授节,委任督青、徐、冀三州事,让人找不到痛脚。

    如果有一天曹某人知道一本《三国志》的书里记载,从来都是他用这个办法对付别人,而现在别人也用这个办法对付他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作想。

    反正这次去青州,协议曹操没有签,不过去看了一趟,亲眼见识到了青州的变化和强盛之后,也让他开始忧心和青州翻脸的后果。

    “吾比之青州,如蚍蜉与大树呀。”

    曹操长叹。

    这是去青州,见识了青州的强大之后,给予他最直观的感觉。

    戏志才细细地想着曹操现在的实力,再对比一下青州现在的实力,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道:“确实难以与之抗衡。”

    “我现在连兖州都还没得到,不过是一席之地,兵不过两万,民不过数十万,又如何谈发展强大?”

    曹操眼神中略微有些迷茫:“未来我之道路,应该走向何方?”

    见到他似隐隐有颓废之意,戏志才笑了笑说道:“明公莫忧,你有雄才大略,又如何能龙困浅滩?青州虽强,可犹有冀州王芬在,我们于夹缝之中,未尝不能壮大起来。”

    “只是我要怎么办才好。”

    曹操一时间踌躇不决。

    历史上曹操能有个基本盘,还是靠着青州黄巾起家,再加上荀彧帮忙进行战略筹备,狭天子以令诸侯,让自己取了个大义名分。

    现在不仅青州黄巾没了,连荀彧这个顶级战略家也不在身边,没有了前进的道路,没有了大义名分,所处位置又十分尴尬,让曹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未来该走什么方向。

    是违背朝廷的旨意,学袁术刘焉这些人当听调不听宣的军阀,当一个割据势力。

    还是继续依附刘备,尊崇现在洛阳所谓的大汉朝廷?

    这是个关乎于未来发展的问题。

    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曹操确实是个汉室忠臣。

    可现在的问题在于,作为聪明人,他的谋士团以及曹操自己,已经能够预见到,未来等刘备打下了江山,无后的刘虞死后,称帝登上皇位,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摆在曹操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继续当所谓的“汉室忠臣”的话,那将来不可避免的就是自己变成刘备的附庸,成为刘备的下属。

    而不当“汉室忠臣”,那就只能自己另立山头,自己打一片江山出来。

    如果是前者,那真是让曹操生不如死。

    曹操可以接受刘虞做天子,甚至可以接受刘虞的子孙,或者朝廷再从河间府抱养一个龙子龙孙回来做皇帝。

    要真的是这样,他曹某人跟着现在的洛阳朝廷,哪怕做一次治世之能臣又有何妨?

    可他唯独不能接受最后是刘备摘了桃子,享受胜利的果实。

    先不说法理问题,单说刘备的身份,比之曹操差远了,哪怕是现在,名义上大家也是平起平坐。

    结果到最后你当了皇帝,我还是臣子?

    从心里也接受不了啊。

    更何况刘备虽然也是刘家子孙,可他是前汉王室的后代,并不是光武一脉。

    一旦他做了皇帝,跟重新开辟了一个朝代有什么区别?

    因此种种原因,让曹操并不认可刘备。

    他认可刘备现在是做汉朝的臣子,可他绝对不能忍受到最后是刘备做皇帝。

    与其如此,还不如最后自己打一片江山出来来得干脆。

    只是现在青州势大,让曹操不得不在想要不要因为他们强势,而暂时继续与他们保持友好的问题。

    可那样一来,自己势必会牺牲很多利益。自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呀。

    想到这里曹操就更加迷茫。

    不过作为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戏志才对于他的帮助相当大,在曹操最为艰难的时刻,也一直是戏志才在加油鼓气。

    戏志才知道他的担忧,努力劝道:“明公,切不可望而生畏呀。不管我们将来要发展向何方,至少眼下,我们必须要强大自身,才能于各路诸侯之中屹立而不败。”

    “努力壮大自己吗?”

    “是的。”

    “可又如何能与青州相比?”

    “人活在这世上,本就充满了定数,谁又能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呢?也许王芬与刘备之间的矛盾,就是我们崛起的契机。”

    “只是刘备现在掌控着洛阳朝廷,我若与他作对,岂不是要背负汉贼的骂名?”

    曹操有些沮丧,刘备现在握有大义名分,他处处感觉到被动。

    “谁说刘备握有大义名分了。”

    戏志才却笑了起来:“至少眼下洛阳的朝廷还是以伯安公为主,就算刘备想篡位,也得问过满朝诸公的意见。”

    “伯安公与洛阳诸公?”

    “不错,明公以为,若将来刘备一家独大,诸公们会不知道他对帝位产生的威胁?”

    “想来应该是清楚的。”

    曹操想了想,这一点应该不难猜到,春秋时田氏代齐,不就是权臣一家独大,最后把姜齐取代了吗?

    还有王莽时期,最后也成功篡汉,只是后来被光武帝复兴了而已。

    刘备要真的打下了江山,刘虞无后,再加上自己又是刘姓之人,宗室子弟,篡汉的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怎么可能不去做?

    那么朝廷诸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那明公以为,洛阳诸公会继续放任刘备壮大吗?”

    戏志才又说道。

    曹操答道:“应当是不会的。”

    “正是,所以不管眼下刘备的实力有多强大,我们只要拥护朝廷,那么我们同样握有大义名分。刘备想拿徐州,明公想想,洛阳诸公会答应吗?”

    “是了他们一定不会答应。”

    曹操原本黯淡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沮丧的情绪一扫而空,刘备想做皇帝,洛阳那些拥护汉朝江山的公卿绝对不会同意。

    因为刘备不是光武帝一脉,没有资格继承本朝,除非他学光武帝,另外再开辟一个大汉。

    所以只要能跟洛阳朝廷做好联络,即便刘备想拿徐州也没那么容易。

    比如徐州打下来之后,朝廷再派一个徐州牧过去,就轻易能破了这个局。

    毕竟你刘备不是号称汉室忠臣吗?朝廷派去的州牧,难道你还能不尊崇朝廷旨意不成?

    要真是那样就有意思了,到时候刘备积攒的名望,恐怕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成为天下人人唾骂的汉贼。

    “朝廷诸公也不是蠢人,他们只是现在寄人篱下,不得不暂时看刘备脸色而已。”

    戏志才又继续说道:“但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同样不会坐视刘备壮大,所以只有我们与诸公多多联络,他们也一定会帮我们,只有自身强大起来,到有一天能够对抗刘备的时候,才是朝廷诸公最希望看到的时候!”

    “是这样吗?”

    曹操听了他的话,若有所思,喃喃自语地说道:“是了,是这样啊。”

    戏志才的话提醒了他。

    是啊。

    不管怎么样。

    强大自己,总归是没错的。

    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对错的可言,如果你挨了打,受了欺负。

    那唯一的错,就是你不够强大,仅此而已。

    现在,自己的实力确实很弱小。

    可洛阳朝廷也不会希望一个刘姓宗室夺了天下。

    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群实力相差不多的各路诸侯一起拥戴朝廷。

    这样才是所谓的平衡之道,所谓的制约之法,不至于出现一个可以威胁政权的势力出来。

    所以如果曹操能够和洛阳诸公打好关系,让洛阳朝廷想办法扶持他,这大义名分,似乎也不是不能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