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人形发动机 > 162,战前

162,战前

    奥尔特云内边缘地带,距离太阳约五万亿公里的位置。

    虚空之中的一阵波动过后,三个圆球缓缓地浮现了出来。

    过了好几分钟之后,三个圆球才终于稳定了下来,确认了一下具体方位之后就朝着数千公里外的一颗表面闪烁着光芒的小行星飞去。

    等到三个圆球接近到了小行星附近,和小行星周围巡曳的战斗飞船一对比才能知道这看上去不大的圆球直径竟然都超过了一两公里。

    圆球缓缓地靠上了小行星表面的防护屏障,同频之后,圆球缓缓的穿越了屏障,向着地面的基地降落。

    在进入屏障后短短的几秒钟时间里,圆球表面就迅速凝结出了一层雪白的冰霜。

    巨大的圆球降落瞬间的冲击力使得不少被冻结的机构连接处都出现了细小的裂纹,表面的那一层冰壳更是哗啦啦的掉了一地。

    “嘀~”

    随着警铃声的响起,圆球的表面打开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舱门,无数穿着动力装甲的士兵从里面了出来。

    基地里的众多交通工具也从那些大号的舱门里卸下了大量的作战装备、补给物资。

    有一些穿着鲜红色或是明黄色动力装甲的士兵们并没有离开这些圆球,而是拿着一正套的工具箱,开始对圆球的那些损坏部位进行维修更换。

    整个场地上面数万人,上千台各式的交通工具密密麻麻的的几乎将不大场地给塞得满满当当。

    但是所有人的工作都进行得有条不紊,没有什么拥挤喧闹或是混乱的情况,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该走什么地方,该去哪里,一切仿佛演练过无数次一般娴熟。

    大家也确实演练过许多次了,只不过都是在的服务器里而已。

    其中的一个圆球里,穿着一身制服的李明和谢书白缓步走了出来。

    看了一眼井然有序的部队,李明心中略有宽慰。

    二人跟着大部队,顺着规划好的路线一路走到了指挥中心,路上的士兵们看到李明之后都是微微侧目。

    穿过了依旧能看到一些裸露的岩石的通道,李明走到了一间巨大的会议室,这里就是蓝星联邦星际军团接下来的前沿指挥中心了。

    而李明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之前规划之中的,联邦星际军团在奥尔特云区域的触角之一。

    差不多在一年前,孟菲斯驾驶着那艘货运飞船带着一批的开拓设备和人员抵达了这片冰冷死寂的太阳系边缘地带,开始建立未来的作战堡垒。

    靠着战前管制状态下的强力资源倾斜,前期的开拓人员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在指定的区域内建立起了三个前沿基地。

    立足点建立起来之后,原本聚集在火星-木星之间的联邦星际军团便开始了逐步向前推进,输送更多的人员扩大前进基地的规模。

    到了现在,每个基地的规模都足以容纳数十万人,甚至于极限状态下,将星际军团全部数百万人塞进来坚持一段时间也不是不行。

    而这个极限状态,很快就要开始了。

    就在半个月前,太阳系边缘地带的侦察仪器发挥了报告,一支舰队已经抵近到了奥尔特云的外层区域,看规模正是克兹虫人的舰队。

    根据对方的行进速度,大约在一年的时间内就会抵达预定的阻击地区。

    于是乎,李明便从火星动身了,经过了十几天的旅程来到了这个名为立天的前进基地,为即将到来的实战做准备了。

    李明刚进入会议室,里面的一群人便立刻站起了身,一起敬礼道:

    “指挥官阁下。”

    “不用多礼,都坐吧。”

    “是。”

    众人纷纷落座,谢书白则是坐在了李明的副手位置。

    大家对此也没有任何意见,在李明回来之前,联邦星际军团基本上就是由谢书白在掌控着,彼此都是比较熟悉的了。

    “指挥官阁下,我是立天前进基地的负责人徐昂。”

    “这位是立地前沿基地负责人屠格涅夫将军。”

    “这位是立人前沿基地负责人夏尔·约瑟夫将军。”

    “这位是总后勤部部长李山海将军。”

    “这位是”

    徐昂将军为李明一一介绍了在座的众人,联邦星际军团的高级军官里,除了几位还没有转移过来的舰队指挥官,基本都在这里了。

    没办法,敌我力量悬殊,蓝星唯有全力以赴才能博取那一线胜利的希望。

    李明对着他们一一点头招呼完之后,开口道:

    “我们之间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真正见面,客套话我也不多说了,总而言之,作战指挥方面,我不会做任何干涉,你们决定就行。”

    李明很清楚自己并没有什么指挥作战的经验,这种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由这帮专门研究作战的人来才是最好的。

    要不然自己瞎指挥的话,反而会影响大局。

    众位将军互相看了看,齐齐点头道:

    “是。”

    随后,会议开始了。

    首先做汇报的,是后勤部的李山海将军。

    李将军仔细地报告了目前的三个前沿基地的情况,涉及到了人员、物资、设备、建设进度等方方面面,十分详细。

    听完汇报之后,李明眉头微皱。别的方面都还好,只有一件事的进度明显有些慢了。

    “羲和还没有装配到位?”

    李将军点头道:

    “是的,羲和目前的装配完成度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预计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装配完成。”

    “怎么会这么久?”

    面对李明的询问,李将军有些无奈的说道;

    “指挥官阁下,这已经是目前能做到的最快速度了,羲和从月球上拆卸倒是没有花多少时间,但是因为提及方面的问题,转运起来太麻烦了,再加上现在我们的运输力量十分有限,实在无法加快速度了。”

    听到这,李明也是沉默了。

    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距离蓝星足足有万亿公里,接近半个光年的距离。

    如果是按照之前蓝星的发展速度,恐怕过个上百年都不一定能抵达这里,更别提像现在这样建立大型的前沿基地了。

    现在这样的成果还得归功于当初黎明送回来的那份聚变能量驱动的曲率引擎技术,通过对那份技术资料的研究,人类才算是仿制出了第一台曲率引擎。

    但是这台曲率引擎并没有被投入实际使用就被封存了。

    因为这东西的能量消耗实在是太大了一些,以蓝星目前的氦-3开采量,一年开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