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都护府 > 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

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

    蒯印与淮阳王李锐商量妥当后,仍旧从王府后门偷偷溜走。

    后门处,正有一辆马车在静静的等候他。待蒯印上车后,车夫一扬长鞭,迅速消失在帝都朦胧的夜色之中。

    蒯印坐在摇晃的车厢内,看着街面上的灯火行人,心中想着的,却是数月之前吴凌与他的一番对话。

    蒯印记得,他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要与李锐暗中合作?

    吴凌告诉他说:“当今天下大势,已经陷入到纷繁复杂之局。老皇帝日渐衰微,小太子羽翼初成,何光华野心膨胀,突厥人蓄势待发。这一切,就如同层层叠叠堆积起来的干柴,只需要遇到一丁点火星,便能燎起冲天大火。然而,现在朝野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同样看清楚了乱局中的关键要窍。他们意图通过“镇之以静”的策略,慢慢布局,然后再一步步的抽丝剥茧,最终解开这团乱麻。一旦让这些人得逞,那咱们十几年的辛苦努力,将会付诸东流。所以,我们必须赶在他们之前,把这点火星抛出来!”

    “老师,您说的火星,就是指淮阳王吗?”蒯印仿佛有些明白过来。

    吴凌点点头,说道:“没错,正是淮阳王李锐。这家伙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他是皇帝李坤的长子,皇后的嫡出,整个皇室都对他宠爱有加。弱冠后的这些年,李锐也表现的颇具野心,他一直在刻意笼络朝中文武大臣,时时处处找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能力,可知他的志向,绝不仅仅是当个淮阳王而已。不夸张的说,李铎当初能下定决心跟何光华联手,至少有一半的原因,都是来自于李锐的威胁。”

    吴凌稍微顿了顿,思索片刻继续道:“李坤老儿以退为进,用极其高明的政治智慧,稳住何光华和李铎。并且处处忍让妥协,成功避免国家立时陷入内乱分裂的危险。可是你知道吗?他们在背地里,却一刻也没有闲着。据我得到的可靠情报显示,在太傅府未能触及的各道、州、郡、府,目前正在不动声色的进行着人事调整;安东、安南、安北、单于,四大都护府的主要将官,也都曾陆续秘密赴京;而东宫官署任命的官员,不管是不是何光华的人,身边全部安插了北衙明鉴司的暗探,随时严密监控。”

    蒯印大惊道:“竟然会有这样的事?您没有告诉太傅大人吗?”

    “告诉他?”吴凌冷笑道:“我为何要告诉他?你看看他现在骄横跋扈的模样,像是能听进去劝谏的吗?现在围拢在何光华身边的,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这一点与李坤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更可笑的是,他竟然还毫不自知。”

    蒯印若有所思的同意道:“老师说的没错。何光华对目前的局势已经非常满意,也非常自信。他可能觉得,照现在的情况走下去,只要等到皇帝驾崩,太子即位,他便可以顺理成章的实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目标。”

    吴凌叹道:“唉,如此格局眼界,做个乱世枭雄还差不多,想要再往上走,难喽。如果这么发展下去,不出两年,何光华就会像温水煮青蛙一般,被帝都慢慢扼杀在美梦之中。等到他幡然醒悟之时,恐怕连反抗一下的能力都没有了。”

    蒯印问吴凌:“所以,现在咱们有必要刺激他一下,让他行动起来?”

    吴凌欣慰的颔首道:“印儿,你终于明白为师的用意。不论是何光华,还是李铎、包括皇帝李坤,对于咱们来说,都不算什么!我们要的是天下大乱,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真正的机会。我们如果想利用何光华的野心,就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落入朝廷的圈套,慢慢悠悠、平平静静的糊涂下去。此时把李锐拉入局中,挑动朝廷与何光华之间最深层次的矛盾,是绝佳的手段。事态一旦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就不信李坤瞧着自己的亲儿子命丧其中,仍旧能够镇之以静!”

    此刻回想起老师当初的那些话,蒯印心中佩服的五体投地。

    以吴凌他们手中掌握的实力,若是真的想对太子下手,那李铎早不知道已经死过几百回了。可是他们的目标并不在此。李铎生也好,死也罢,都不过是可供利用的工具而已。

    最理想的效果,当然是这样一个剧本:淮阳王李锐为了继承皇位,派人谋害太子李铎。不论李铎是生是死,何光华都因此而大动干戈,出手报复李锐。皇帝李坤天威震怒,为了替儿子报仇,准备对何光华痛下杀手。最后,何光华在被逼无奈之下,为求自保兴兵作乱。

    至此,大唐终将陷入混乱的深渊。

    想到这里,蒯印略显苍白的英俊面庞上,露出一丝冷酷的笑意。

    第二日,淮阳王李锐的仪仗自帝都东门离城,前行五六里后,又改为登上五牙楼船,沿水路向潼关进发。

    这个时候,李铎君臣三人,已经在仙霞山庄停留整整十天。

    经过夏侯凝寒的悉心照料,这位太子殿下的身体,正在逐渐痊愈康复。

    李铎自幼身子骨就娇嫩,平日里打打马球、狩狩猎还成。可是前几日那次死里逃生的恐怖经历,对于他来说,绝对超越了此生的极限,几乎弄丢半条命。

    所以,张波和单廷宪那种生龙活虎的状态,于他则是不可想象的。

    将养身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