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神机道士在大唐 > 第十八章 定计擒贼徒

第十八章 定计擒贼徒

    打了一顿,释全信彻底服了,缩成一团,问什么答什么。

    “二龟山有多少人?”郭弘问道。

    “我师父将洞庭湖中七十二家水寨的头领都收服了,在二龟山修建石窟,要修炼神通,到时候普渡大家伙儿一起成佛。二龟山寨后山就是石窟,边上有以前僧人留下的兰若,前朝法难时被毁了,如今修缮一新,师父和师兄弟三十多人如今住在里面。”

    兰若是梵文,意思是森林,一般指森林中修佛者静修的房舍,在唐代指民间私造的修行场所及四方游僧落脚之所。

    武宗灭佛关闭大部分佛寺,拆毁招提、兰若四万多所。

    大中皇帝继位后,佛门渐渐恢复元气,但也只是在大城中重建官寺,像二龟山这座没有被官府承认的兰若野寺还顾及不上。

    义真等人就是看中这里荒僻,便让洞庭诸寨出人,将兰若修缮一番暂居。

    自古就没有寺庙的名字叫兰若,倒是有般若寺之类的,兰若就是山中野寺,后来发展到泛指寺庙,如果百姓称之为兰若寺,其实就是无名寺,事实上聂小倩故事中的兰若寺也是这个意思。

    郭弘从山贼这里竟然也涨了点姿势。

    史综一听便问道:“二龟山如今可有贼人?”

    “有,有,就是二龟寨。山上的是山寨,老幼一千两百多人,湖边还有个水寨,有八百多人,自从洞庭四雄跟郭家军走了以后,二龟山在洞庭湖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寨。大寨主金眼太岁杨虎、二寨主白扇子王义掌管陆寨,三寨主苦头鱼孟童子掌管水寨……”

    释全信竹筒倒豆子一般把什么情况都交待了,这二龟山的山民结寨自保,与湖边连成一片,入则为民出则为匪,造反是不敢的,但时常兼职打家劫舍,抢劫过往船只。

    他们出身贫苦,受到官府鼓励在湖边垦荒,也按时交税,所以官军虽然早知道情况,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洞庭湖中号称七十二寨,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

    只有湖心易守难攻的地方,才会有整日打家劫舍的惯匪盘踞。

    “不结寨就会被别人抢。”吕志真知道这一带的情况,慨叹一声。

    史综又问道:“还有什么情况?我们会把你押回岳州,如果有隐瞒,一旦查出来决不轻饶!”

    释全信急忙赔笑道:“小的不敢,官爷想知道什么我都说!”他已经看出史综是官家出身。

    “那好,你把在义真身边的重要人物都说出来!”

    “二师兄释全义武功最高,其他就是洞庭各水寨的头领,都带了手下来参拜,今日是无遮大会,怕是有四五千人,晚上杨寨主说要设宴款待不醉不归。”

    众人交换了一下眼色。

    “还有师兄弟们都很好色,那寨中有个石牢,已经关了好几个抢来的,都是进香的大家闺秀,最近家属张扬开来,圣安寺的方丈据说很头疼。”

    史综得知义真的声势,建议回岳州向李远禀报,调集官军围剿。

    郭弘在吕煜耳边低语几句,吕煜点头道:“那就麻烦史捕盗亲自回去一趟,把抓到的两个和尚送给舅父审问,你手下这些人也一并带走吧。”

    史综抱拳道:“吕三郎,你们是要留下?”

    吕煜道:“我们这些人都精通武艺,准备去附近监视,一旦寨中有什么异动也可以派人传信给你们。”

    史综看了一眼云玄素五个彪悍的随从,点头道:“如此有劳各位,史某告辞。”

    他带领手下押着释全信返回岳州。

    吕煜见人已经走远,说道:“师弟要我把官府的人支走,到底什么意思?”

    郭弘笑道:“自然是怕夜长梦多,他们今晚设宴说是不醉不归,必定防御松懈,我们半夜杀进去活擒义真!”

    “好,擒贼先擒王!”何琼拍手称赞。

    云玄素迟疑道:“既然刚才抓住的山贼说洞庭湖各家头领汇聚此处,其中不乏武功高强的,义真本人也十分难缠,这样冲进去会不会太冒失?”

    吕煜道:“我辈轻侠好义一往无前,求的是心中畅快,行的是荡气回肠,如果瞻前顾后还不如回家歇着。”

    云玄素脸色赧然道:“只是恐怕人手不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郭弘笑道:“云师姐,当然不是硬来,我等可以如此如此……”

    ************

    夜幕降临。

    一座大山寨背靠山脊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寨墙上有人手执弓箭巡逻,戒备森严。

    山寨中灯火通明。

    寨子里有三百多间房屋,都是依山而建,高地错落,有石道或木梯相连,最大的一块平地是聚义厅前的教场,一般是练兵的地方,今日作为会场。

    正中央点燃篝火,众人都围坐在四周,身后高处插着火把,有两个大汉在火边角抵为戏,各处都有猜拳行令的,也有不少人喝彩助威,场面十分热闹。

    义真和各山寨头领推杯换盏,他的弟子也在下面吃肉喝酒。

    鸡子山头领胡大用哈哈笑道:“大师,我听佛家都是吃素的,怎么各位一点不忌讳?”

    义真不语。

    身旁的释全义笑着答道:“佛家只戒荤,有道是佛子不得食五辛,也就是大蒜、茖葱(薤)、慈葱(大葱)、兰葱(小蒜)、兴渠(印度菜,中国没有)这些。至于肉食是因梁武帝提倡,也只有中土部分僧众秉持,我师父这一派是可以吃肉喝酒的。”

    这和尚有文化。

    旁边二龟山寨主王义连忙恭维道:“大师是北方多宝佛应身,自然不用管梁武帝那一套。”

    应身又称化身,就是佛陀为度化众生,在人间显现的各种化身,释迦摩尼的佛像就是应身佛,到唐朝中国最有名的应身是陈后主的皇后萧观音,南海观音的形象就是根据她造的。

    后来五代时还有一位布袋和尚是弥勒佛应身,更加有名,就是后世弥勒佛像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样子,原本的弥勒佛是竖三世如来中的未来佛,宝相庄严,在很多寺庙的大雄宝殿中能看到。

    王寨主虽然恭维义真,其实他也不知道对方自称的北方多宝佛是那位佛祖。

    大寨主杨虎也不明白,他心直口快,当即问道:“北方多宝佛?”

    释全义双掌合十答道:“这位佛祖庙中的塑像诸位都见过,我们如今修造的石窟里那位毗沙门天王像就是佛祖的化身。”

    “原来是多闻天王,小师傅这么说我等就明白了。”杨虎哈哈笑道。

    酒宴继续进行,寨门外一个和尚背着布袋到了。

    守门的看不真切,问道:“可是释全信师父?”

    和尚答道:“快快开门,晚了师父要怪罪。”

    山寨大门打开。

    和尚走进去,一个僧人迎上来问道:“三师兄,怎么回来这么晚?”

    “路上遇到豹子,受了点伤。”

    “呀,师兄的脖子被抓伤了,怪不得听嗓音怪怪的。”

    和尚说:“你去禀报师父,我直接去兰若寺,为师父准备洞房,过一个时辰就好了。”

    僧人应声去了。

    旁边山寨的人想帮忙拿布袋,和尚摇头道:“里面的人不重,你只管带路就是。”

    那人打着火把在前面走,他们一路绕过聚义厅会场来到后山。

    道路两旁还有不少院落内点着火把。

    这些人家很穷,买不起蜡烛。

    今日是山寨的节日,若是平常,到晚上周围就是一片黑暗。

    还有一些孩子隔着柴门偷看,妇人们将他们拉走,似乎有些畏惧和尚。

    穿过这片住宅区便是后山峡谷,前方已经能看到石窟大佛,在月光下显得静谧神秘。

    不远处就是兰若寺,白墙绿瓦,虽然不如大寺壮观,却也十分赏心悦目,与山寨中那些简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