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笔下丹青 > 分卷阅读104

分卷阅读104

    篆书的作品撑门面。

    陈恪之并不是单方面的写字,覃父手里有很多本省展、国展优秀作品欣赏,能看出每次展览入选作品的一些规律。

    省展的入展作品之间水平差别还是有的,但是国展的则没有什么差别。覃父说,只要入了国展,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获奖的那些全是名师的徒弟。

    对于覃父的话,陈恪之却以为是行业|潜|规|则,想着他和覃松雪的后台明显不够硬,所以今后参加国展不可能像别人那么顺利。

    完全曲解了覃父是说他自己水平放在全国来说太差,导致他徒弟起|点太低的含义。

    覃父在开了工作室以后画画的时候比写字要多,相对于写字而言,画画更为轻松简单,而且大众的接受度更强。

    真正书法懂的人实在太少,易修昀经常吐槽说,那些退休的老干部,随便拉出来就是什么书法家,写出来的东西都什么狗屁玩意儿,还出画圈的风气都被带坏了。真正的高手写的汉简、篆书这些,几个人看得明白?偏偏还不懂装懂,什么字都得点评一番。

    但陈恪之还是放弃了画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精力全部放在写字上。

    寒假结束之前陈恪之需要完成一幅行书四尺竖式作品,在初七覃母回市里上班之后,覃家父子和陈恪之在住了一段时间后选在农历十二去了省城。

    原本覃父是定在初八走的,但是陈恪之跟他师父说想留下来几天。

    去年暑假陈恪之只回家住了一个星期,陈母想儿子想得厉害,她今年没有带高三了,要元宵节才开学,就叫陈恪之在家陪陪她,陈父对此很是不以为意,说儿子长大了回家时间肯定越来越少,现在不去习惯难不成等儿子工作了还去给他做饭啊。

    陈恪之打圆场说他也想多陪陪妈妈,一年见面机会不多,工作之后假期更少,回来的时间也就更短了。

    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在他心里转了个来回。

    陈父哼哼两声,心里其实挺满足的。

    我儿子多懂事啊。

    同时陈恪之开始接触篆刻,刻的清一水峄山碑。易修昀的章刻得比覃父要好一些,所以有时候他也会教两个孩子一些小技巧,和覃父交替着来。

    易修昀刚三十,但看起来只有二十四五的样子,很显年轻。覃父底子好,即使平时对着装不怎么在意看起来也很有气质。易修昀则不一样,他底子和覃父差不多,但是在自身形象方面可是里里外外都精雕细琢过了,发型细微的变化、衣着颜色配件搭配等都花了很大的功夫。在美院的时候覃父就笑过他每次出门打扮得跟花孔雀似的,易修昀不以为意,反倒嘲笑覃父没品位。

    易修昀为人很洒脱,虽说书法班是他和覃父一起开的,但是他几乎不教人写字,觉得太费精力,宁愿熬上一个月画张工笔也不想把时间花在一群半大孩子身上。对于覃松雪和陈恪之这两个本来就悟性很高的,也只是提点两句,没覃父那么手把手的耐心。

    写字和刻章不在一起,学生们比较吵,房子的空房间又多,所以覃父和易修昀专门腾出了一个小房间用来篆刻,散落的石屑也好清理,找材料也方便。白天光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