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村仇 > 第二节

第二节

    第二节

    开春,周云组织村民加入合作社,他告诉人们:“入了合作社,有饭大家吃,谁也饿不着。”他还说:“以后种地不用牛,用拖拉机。那家伙老厉害了,在苏联到处都是,突突响,干活一片一片的,顶老鼻子牛了。”

    周云没见过拖拉机,这些话都是在区里开会学来的。他从小给地主刘有权扛活,肯出力,十八岁就当打头的。后来和刘有权的闺女偷着相好,直到这姑娘的肚子大起来,他才知道惹了大祸。周云逃离地主家,投了军队,全国解放后,他才回到家乡。

    他在外面长了见识,在队伍上学了一些字,回到家乡后讨了老婆。如今在村里当书记,不光管着刘屯,还管着其他两个村。一个叫黄岭的村子大,村部设在那里。

    刘屯编成一个大组,吴有金当组长。

    吴有金二十岁只身闯关东,落到刘屯后给刘有权扛活,有人看重这个山东汉子,便把闺女嫁给他,后来,和坐地户马文做了一担挑。吴有金身材高大,干活不惜力,是一个好庄稼汉,在村里说话很有分量。

    这一年,庄稼长的格外好。豆子饱满,谷子弯腰,苞米棒吐着红樱,高粱穗歪着头笑,欢喜的人们看到合作化带来的丰收希望。

    刘屯的南面是一望无边的荒草甸子,荒草长得齐腰深,草中生长着柳树毛子和一些耐水的树木。柳树毛子被村里人称为河柳,不成材,也有很多长成材的柳树混在其间。夏天,这里是小鸟的乐园,它们在树上做窝,在草下筑巢。在树影中鸣叫,在晴空里唱歌,用脆甜的“叽喳”声呼唤同伴。

    没下大雨,小南河水不深,鱼虾不少,螃蟹爬上岸。但是,刘屯人去那里并不是捕捉鱼虾,也不是抓螃蟹,而是背河。

    以前,二倔子是背河的好把式,他不敲诈过河人的钱财,对过河的年轻女人也没有不礼貌的举动。

    二倔子死了,村里又有鬼怪的邪说,传言背河不吉利。生活所迫,还有人抽空干这个行当,连未成年的羊羔子也常到河边等活。

    今天,他的生意不好,半天没等着人。好不容易来个大块儿头,他又背不动。羊羔子提出领河,那人自己下了水,他只好捡个泥块儿打水漂,在心里骂过河的男人是个大笨熊,诅咒那人掉到窝子里。看到大块儿头弄了满身水上岸,羊羔子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天空的西北边漂来乌云,转眼间遮住半边天,它和头顶上的云团汇合在一起,翻滚着。一股凉风向羊羔子袭来,他觉得身上凉嗖嗖的,心里有些怕,便加快了往家跑的脚步。

    一道闪电撕开天空,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声,吓得羊羔子四处张望。他看到一个火球击向乱坟岗子边上的大柳树,霹雳巨响后,羊羔子大声嚎叫:“妈呀!大柳树闹鬼了!”

    当他闯进家门时,已经被大雨浇成了“落汤鸡”。瞎爬子听到儿子从雷雨中进了屋,落下悬着的心,扶着窗台念叨:“这雷声太大了,会击人的,以前咱屯就有过。

    羊羔子脱掉湿衣服,拧了拧,随手扔在炕边。想找件干衣服穿,翻箱倒柜,最终找出一件长袍,用它裹住身子。

    他对母亲说:“妈,我今天看见雷击大柳树。”

    “啥?”瞎爬子的心又悬起来:“别吓唬妈,那可是不吉利的事。”

    “真的,我看见的,而且就在旁边。”羊羔子描述得有声有色:“一个大火球子,从天空的西北边飞来,通红,快得很,跟哪吒太子的风火轮一样,旋转着击向大柳树,喀嚓一声,大柳树被削去半截。”

    羊羔子不光和自己的妈这样讲,跟别人也这样讲,他对贾半仙说的更玄乎:“从西北飞来的火球比火盆还大,围着大柳树绕了三圈儿,落在树根上。我想去看个究竟,火球又飞起来,先揭掉淹死鬼的坟帽,又击向大柳树,喀嚓一声,把大柳树拦腰切断。你说我看见啥了?火光中站起一个男的,就是以前淹死的那个人,他挥动双手,像是呼唤我,大雨天,我才没时间搭理他呢。”

    常和羊羔子一起玩儿的孙胜才不相信,要和他一起去看看大柳树倒底挨没挨雷击,羊羔子说:“外面下着雨,我不去。”

    孙胜才说:“你是瞎编。”

    羊羔子坚持说:“不是,就是不是!”

    孙胜才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说的是真话,为啥不敢去看?”

    “去就去,不过……”羊羔子推辞说:“ 我妈怕给家里带来灾难,不让我再去那个鬼地方。”孙胜才坚持要去,羊羔子只好说:“就是想看大柳树被击得怎么样,咱俩也得绕着走。”

    其实,孙胜才只是想将一下羊羔子,大雨天让他去乱坟岗子,他也没那个胆量。他和羊羔子绕到大堤上,从堤顶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大柳树。羊羔子用手一指:“你看,大柳树的树桠没了,就是雷击的,你要不信,自己到树下看。”

    孙胜才抹一把脸上的雨水,睁大眼睛也没看清大柳树被雷击得什么样,又不敢去树下,只好相信羊羔子的话,并且添枝加叶,把这件事传得更玄。

    大柳树真的遭雷击,但是,没有像羊羔子说的那样玄,它还活着。

    雨还是不停地下。

    刘屯都是土房,屋顶也是泥抹的,下小雨,还能对付,这场雨下得大,家家漏房子。人们在屋里东藏西躲,最后再也没有不漏的地方了,便把炕席支起来,给孩子遮住些睡觉的地方。村民们盼雨停,可盼来的是周云急促的呼喊声:“涨水啦!把老人孩子全搬走,把粮食往高处运。”

    周云披着蓑衣,戴着草帽,光着脚,腿上全是泥水。他用双手合成喇叭型,重复着一句话:“男人们留下,把老人孩子搬走。”

    喊到黄志城门前,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人推开房门,从里面往外看,女人的目光和他的目光交织在一起,让周云的心阵阵发紧,喊话声也停止。

    一个驼背男人把女人拉回屋里,关上房门。周云在雨中站了半晌,又重复刚才的喊话:“男人们留下,把老人孩子搬走。”声音没有原先那样响。

    洪水慢慢退去,刘屯的房子泡倒大半,只有房座子高的十几户人家没有倒房。

    孬老爷的房子没倒。

    他告诉两个儿子:“盖房子不重要,主要是垫高房座子。”现在,人们都忙着重新盖房,他正领着大儿子挑土,把房座子加高。

    刘屯的东头,有一家正为盖房子发愁,这家的女主人叫李淑芝。她和大儿子刘强用秫秸临时支起个窝棚,安顿年迈的瞎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李淑芝一边收拾房场,一边用手搭在额头上,觑着眼向南张望,两股泪从眼角流出,她用脏手抹掉。

    李淑芝还不到四十岁,可是,生活的艰辛给她留下磨不掉的印痕,满是皱纹的脸显得格外苍老。

    她的娘家不富裕,父亲和兄长都非常勤劳,日子过得去,还让聪明伶俐的李淑芝上了学,得以相识一同读书的刘宏达。读到二年级,家乡闹起了饥荒,兵匪横行,经常发生抠窑绑票的事。父亲怕出意外,让李淑芝休学,后来经媒人撮合,嫁给了刘宏达。

    刘宏达的家境比较富足,他才有条件读到国高。李淑芝嫁过来,刘家就开始败落,公公有病,只有靠喝大烟来维持,几年时间,家贫如洗。刘宏达不得以退学到省城做工,给日本人干活,每天十二小时跟着机床转,钱没挣到手,又出了事故。当他托着伤手赶回家时,老爹刚刚咽气。刘宏达不懂农活,只好到外面教书,家业由李淑芝打理。那时的李淑芝像个男人,整天在地里劳作,练会了点种、扶犁等一些粗活。瞎婆婆摸着给几口人做饭,做生吃生,做熟吃熟,苦曳了几年,家境有了起色,温饱有余。兵荒马乱的年月,她多买了几亩薄地。可是,李淑芝做梦也想不到,这会给她带来终生祸患。

    解放那年,她家定为上中农,据说是刘宏达的一位同学帮了忙,才定得偏低。那人在队伍上做事,领导了刘屯的土改,刘宏达跟着他干,当然不会吃亏。有人说,刘宏达把自家的地划到别人名下,划给谁,又说不清。在当时,土地的多少是确定敌我的分水岭,不会有哪家傻得不识数,甘心让刘宏达把要命的毒膏药贴在脑门子上。但还是有人说:读书人的脑子活,刘宏达一定有办法。

    那位同学南下时,刘宏达也要跟着走,同学劝他:“你和我不一样,我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脑袋丢了用不着寻找。你上有老下有小,枪林弹雨中,枪子儿找上你就毁了一家人。还是干老本行吧!教书育人也是革命工作,同样光荣。”那位同学把刘宏达安排在镇上教书,走后没了音信。后来刘宏达从另外的同学那里打听到,帮助他的同学壮烈在江南的鱼米之乡。

    有恩的同学离难,刘宏达常做噩梦,在小南河碰上死尸后,噩梦更多。有一天他梦见淹死鬼拽着他,让他领回家。刘宏达被吓醒,睁眼一看,两名公安人员站在他的床边。

    李淑芝只知道,丈夫犯了反革命大罪,进了大狱。镇上不能住,她搬回刘屯。她有三个儿子,老大刘强,十五岁。二儿子刘志,十岁。小儿子刘喜只有两岁。

    小儿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没停止过哭闹,哭累了睡,睁开眼哭着找吃的,吃不到哭,给他吃还是哭,哭的一家人不得安宁。镇上的医生也看不出有啥毛病,巫医也拿这哭闹的孩子没办法。李淑芝抱着小儿子回到娘家,请贾半仙给看一看。贾半仙把瘦成皮包骨的孩子接到手里掂了掂,合上眼想一会儿,告诉李淑芝:“老仙儿刚才说,这孩子活不长,要想活下去,除非哪一天他永远不会哭了。老仙儿告诉我,先给他起个喜庆的名字,压压邪气,就叫他刘喜儿吧!”

    小刘喜两眼总是红红的,鼻涕连着前襟。他哭着学会走路,哭着学会说话,也哭着在家里偷东西吃。这几年,刘家接二连三地出现烦心事,李淑芝常指着不懂事的刘喜抱怨:“要账鬼,别搅家了,既然活不长,那就快点死吧!”李淑芝过的太艰难,全家人只有大儿子刘强能帮她一把。

    李淑芝从废墟中清理出檩木,数一数,还够用,但是缺柱脚,以前支檩子的柱脚在倒房时砸断近半。

    刘强说到南甸子砍几棵柳木。南甸子大,柳树也多,人们缺木头都到甸子上去砍。

    李淑芝不放心,边干活边向南边看。儿子跑回来了,一身泥水,脸上沾着草屑。他跑到李淑芝跟前,虎着脸说:“砍了一根,马向春不让,抢我的斧头,我没给。”

    李淑芝见儿子紧紧握住锋利的斧子,悬着的心紧张起来,她知道,这小子又愣又虎,逼急了敢下黑手。李淑芝放下手中的活,从儿子手中抢过斧子,对刘强说:“先别急,咱们再想想办法。”

    邻居刘氏从窝棚里钻出来,忿不平地说:“马向春凭什么不让砍?”

    “唉,现在哪还讲凭什么,欺负人呗!”李淑芝见刘强又去拿斧子,赶忙把话拉回来:“不让砍就不让砍吧,咱们治不起气,我去求求左邻右舍,和他们串换几根柱脚,以后咱拿钱还。”

    刘氏对李淑芝说:“天有点儿凉了,你家的房子还没着落,让瞎婶儿和小喜子到我那两间屋里避避风吧。”

    李淑芝感激地说:“先不了,我们一家挤在一起,晚上暖和点儿,也仗胆儿。”

    刘氏从自家院里拽过一根木头,对李淑芝说:“我家院儿里还有一根,就是弯点儿,对付能支住檩子。唉,老发水,这房子可盖烦了。像吴有金那样有人手的倒也不怕,咱这老娘们儿太难了!真是活遭罪。”刘氏骂起自己的丈夫:“操他祖宗小双子,不管我们娘们儿,自己去享清福。”

    李淑芝劝她:“大嫂,别骂他了,不都是这么苦着过嘛。”

    刘氏说:“我骂两句心里好受些。唉,说你家吧,这宏达也不知犯了什么混,好好的日子不过,把家整成这样。”她见李淑芝抹泪,知道自己走了嘴,便把话岔到别处:“吴有金的房子虽然大,也是三间空壳子。你家原来也是三间,檩子够,别的都不用愁。”

    吴有金新盖了三间筒子房,房墙是秫秸把子,四周透着亮。他打算过些天再用泥抹抹,冬天就可以挡风了。

    晚上,吴有金家的大炕上坐着串门儿的人。他老婆王淑芬点起煤油灯,外面的风吹进来,微弱的灯火不停的晃动。

    炕边坐着马文,卷了一根蛤蟆烟后,向吴有金讲述刘强砍树的事。吴有金说:“让他砍吧,如今都倒房子,需要木